李平安,汉族,1950年生,河北省香河县人,书法家,现为中国名家书画研究员副院长、高级研究员、一级书法师、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、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、甘肃书画家协会理事、甘肃省摄影艺术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兼培训部主任。李平安先生被文化部乡土文化保护部聘为书法篆刻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文化遗产报副主编、甘肃省西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聘为艺术顾问、甘肃省收藏协会文房四宝艺术委员会副会长、中国长城书画家协会理事。
李平安 1950年生,河北香河人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(ICAA),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,中国书画篆刻家协会副主席,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,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,文化部乡土文化保护部书法篆刻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长城书画家协会理事,中国书画研究院创作委员,甘肃省书画研究委员会秘书处主任。数十年临池不辍,作品多次参加省、市、全国性赛事,并获奖;2008年作品参加第四届“金鼎奖”全国书法美术大赛,获铜奖;2009年作品入选第三届中国书画研究院甘肃书画作品交流展,获优秀奖;2010年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“如意天地杯”书画展,获金奖;2011年入选庆祝建党90周年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。个人艺术传略和作品入编《中国书法美术60年年鉴》、《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成员名鉴》、《中国名人书法大辞典》(第二卷)、《陇原情书画精品集》、《甘肃当代书画家艺术典库》等集册辞书。先后被授予“中国书法百杰”、“颇具影响力的书画家”、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书画大师”荣誉称号。(注册编号:0903003)
孔子曰:道不远人。书法之道,其道益深,其修弥远。浮躁的红尘中,李平安以一颗宁静与执着的心,在中国千年书法艺术的长廊中流连忘返,超然物外,为他痴迷的书法艺术辛苦并快乐着。
想起欣赏李平安作品的情景,宛如昨日。看到他那书法作品缓缓展开时,灵动的文字间似乎有编钟的袅袅余音传来,让人开始怀想悠悠的历史。一张柔和的宣纸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回声,一株遒劲的毛笔寄予着万代江山的沉思,李平安就是在执笔著字之间表达其对于恒远和瞬间的思考。
爱好书法 孜孜以求
李平安爱好书法,孜孜以求,执著而坚定。他从小就对书法十分喜爱,心灵深处一直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情结。后来,他将少时对书法的浓厚兴趣化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求,不管身处何方,不管处在什么职位,他都将书法伴随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,始终不忘研习。
在拜访李平安之前,我特意准备了一些问题作为引导,怕在初次见面的交谈中出现冷场。可是,交谈一开始,性格直爽,风趣健谈的李老师就打开了“话匣子”。
1950年,李平安出生于河北香河,自幼受书法的熏陶,外祖父的一手好字享誉盛名,耳语目染后,他深深地爱上了书法。11岁便开始跟随外祖父学习书法,继而修习楷书与隶书那会条件艰苦,宣纸是奢侈品,沙盘成了他的用武之地。17岁那年应征入伍,正赶上文化大革命,时常抄写毛泽东语录、大字报等,为书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度过军中生活时多研读毛主席诗词,渐渐喜爱行草书法。当别的战友将大把时光用于游戏玩乐中时,李平安正在墨香中一横一竖认真书写。利用一切时间在书法的天地里奔驰不息,乐此不疲。他把练字当作自己业余生活的精神寄托。
临摹古代法书碑帖,取法乎上,是书法家研习书艺并形成自己风格的必由之路。李平安根据自己的性情和审美取向,经过极为精细的挑选以隶书、楷书为主攻书体。楷书有颜真卿《多宝塔》、《麻姑仙坛记》,赵孟頫《胆巴碑》、《福神观记》;隶书有《曹全碑》、《张迁碑》、《乙瑛碑》、《西狭颂》、《石门颂》、后来汉简。如此这般努力,使他后来的书体风格隶书结体之端庄。以隶书笔意为之,戒除险、怪、锋、楞,取其稚拙天真,其笔法起讫有方,映带成趣,较为生动地反映出笔墨的本色精神与固有风神。
在他的书法作品中,行、草、篆、隶诸体皆有涉猎。我们不难看出,其行草作品,以行为主,时出草意,虽字字独立,却顾盼呼应,出新意于法度之中。寄妙理于豪放之外,温文尔雅,徐疾有度,书写内容常是自己的学书感悟,形式新颖别致,符合时代要求。给人一种既古意盎然又别出心裁的感觉,被书道同仁所称赞。他认真研究一笔一画,用心抒写每字每句,怀着饱满的热忱和丰富的心情进行创作。在他的笔下,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折不仅是单纯的墨迹符号,更是一种传承和思考的别构,是其精神境界和心灵世界的真实写照。他的书法常以雄强、洒脱、俊逸的整体面貌出现,气势恢宏间不失隽逸娟秀。他以意写书,张弛有序,字的结体和章法富有创造性。同时他还十分注重书法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,以及书法创作中内在精神情趣的表达——写榜书力求厚重,写警句力求有力,写诗歌力求从容,写名言力求雄浑,写对联力求呼应,写文论力求清明……
字如其人 人如其书
都说“字如其人”,李平安就像他写的字一样,平易近人、谦和可亲。他的书法凸显仁厚之感,又颇具智者之范,灵性所至,更具朴实安然。品读李平安的书法作品,我们可以看见他那平和而又坚守的内心世界。那里,有着对书法的热爱,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参悟和弘扬。
真正上乘的书家必须达到书品与人品统一,无人品即无书家之冠,无书品亦不能称之为书家。”品高者,一点一画,自有清刚雅正之气;品下者,虽激昂顿挫、俨然可观,而纵横刚暴,未免流露诸朴。在李平安身上,更加印证了这句话。他的书法植根传统,诸体皆善,从他的笔路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寻找到他的潇洒。其行书师法“二王”一脉,意追晋唐;草书习颠张醉素、间有山谷之韵;隶书习石门、张迁,篆书法李斯、攻石鼓。他坚持“植根传统、尚艺出新”的艺术理念,其作品以雄浑飘逸、峻拔豪荡、一任自然的风格在书坛独树一帜。
李平安说:“古代书论中书法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体现,体现了审美,修养和追求,人品,指自重透露的气息,与品格是有机的一体,字中有很多信息,而字又是与人相通与心相通的,一个人的字会比较间接反映气质、修养、追求和品格。历史上也是这样,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心态。”翻开他的个人专辑,我们看到他写的是一种心境,一种姿态和一种追求!”正如他所言,读李平安的行草书,有一种气息涵泳其中,那即是,他平和的心态和潇洒的气势。
问及当代写字与书法的区别,李平安坦言:其实,写字和书法完全不是一码事。简单的说,写字主要是实用,书法则是供人们欣赏的一门艺术,它除了保持一定的实用价值外,更多的是以艺术的形式、依托于一定的对象,表现出或娇媚、或端庄、或雄伟、或潇洒、或龙虎威神、飞动增势,一句话,是以风骨为体,以变化为用,“使观者似入庙见神,如窥无底”,浮想联翩。
如今,江湖上写字杂耍很是流行。这种写字杂耍不是书法,因为写出来的字仅有字形而无神采气韵,乌糟邋遢,毫无笔法、章法和美感。更重要的是,它是对书法、对文字的恶搞和亵渎。
在李平安的书法里,你能看到一种平实质朴的美,他不追求怪诞、奇特,他讲求书的”法”。这是他作为书法家,对传统经典的重视,作品与人品完美统一的表达。他喜欢以最原始的方式向古代碑帖里探索,由量化而生质变,锤炼腕下笔力,拓展艺术空间。几年的部队生涯铸就了他军人特有的刚毅、坚韧、豪迈的性格。正是这一时期,他对书法的热爱至真至诚,并利用一切可能向先贤们留下的经典墨迹、碑碣残石索取进步的秘笈。从”颜筋柳骨”到”颠张醉素”,从宋”苏黄米蔡”以及元赵孟頫、清王铎到现代的于右任、郭沫若等都成为他汲取营养的对象。融碑入帖,在结字上亦力求结构严谨而表达活泼、线条奇幻而情感丰富、笔法娴熟下笔有源,力避浊气,追求正大之气。
多年的默默耕耘,让李平安知道“低调做人,高调做事”。他说,当别人不在意你的时候,要踏踏实实、勤奋努力,当别人在意你的时候要谦虚谨慎、戒骄戒躁,这才是成功的法门。他以一颗平常之心,淡定做人,从容作书,演绎着自己的翰墨人生。
师古不泥 法道自然
中国文化追求和谐,太和之道是我们的理想境界,书法的境界也是如此。当然,书法的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平均排练,而是通过错落有致、浓墨相间等艺术手段,达到一种艺术的平衡。如《兰亭序》的章法整体雅致匀衡,黄庭坚的《黄州寒食诗卷跋》一点一画,互相牵制,一字一行,小大参错。苏轼《寒食帖》牝牡相衔,彼此渲染。中国文化”和为贵”的价值观,在书法艺术中得到了完美体现。儒家倡导刚健有为、自强不息,《老子》主张无为而治,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。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,正是儒道互补精神的体现。而李平安的书法融会了历代贤哲们高度的文化内涵,吸纳了他们的广博智慧而不断精进,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,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,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,对民族精神的彰显。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,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,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。
李平安看重守正和师古,他说书艺要崇尚经典,把古人的好东西继承下来就不容易。我静观其书法度严谨,融古铸今,字形雅姿端健,雅俗共赏。字里行间可见修养情操。点画严谨,结构沉稳,于规整中见自然、在平淡中求意趣。李平安有书家的胸襟和气度,沉浸墨海又寻求超越,修炼字外功夫为人的修养,字里行间流露出不一般的修养情操,属感事明理的洞悉之人。在书法这个线条王国力求得之天然,行笔在法度之外又在法度之中。在现代书体的探索中,于传统与现代的嫁接中寻找契合点,在碑与帖的结合上摸索突破囗,在创作的取法上更加宽泛和兼容,书法语言表现更加丰富而不拘常法,他在扎实的传统功力之上,逐渐探索精当清新的书风,追求一种宁静自然之美,以心正笔正的人格完成艺术求新。
采访了解到,他喜欢旅游,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寺庙、宫观等富于人文气息的古建筑,因为这些地方往往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。每到一处他都用心揣摩、流连难舍,临走还要用相机拍下来,以便日后继续学习体悟,做到了“微才无忽,片善是求”。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,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,他每次的旅行都是宽度拓展的过程。透过其作品,我们仿佛能看到他游历大江南北,乃至海外各地的身影……景区和庙宇的题字和牌匾无疑文化食粮,每次旅行的足迹无非是他心灵的升华。
人们不时会用“龙飞凤舞”来比喻那些节奏感比较强的书法,龙的飞翔,凤的舞蹈,都是要表达强烈的思想情感,它也有悦耳的声音之美,那是无声的音乐,只有在泼墨挥毫的时候才能听到它。音乐和书法都要讲旋律的顺畅,节奏的和谐,都要展现出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性。当我看到李平安外秀内劲的书法时,就像听到美妙的音乐,音乐是靠听觉来欣赏的,书法是靠视觉来欣赏的,从视觉中得到听觉,这是美学中的通感。周嘉鸿曾经说过:书法与音乐、舞蹈等一切艺术都是相通的。他要求我们要多听优美的音乐,加强字外功,提高艺术修养和品味。
走进李平安的书法世界,如歌、如啸、如舞、如奔,极具动感,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。由此看出:每次在创作之前,他都会精研每个字体;在挥毫泼墨时,他会将每个字体注入生命旋律,精心构筑每一个艺术妙境。因此,在他的作品中,每个字都各有特点、各有品味之处。而他的高明之处,又在于使字与字之间,能够紧密相关,构成一幅大美的天地。站在他的作品前,你就能感受到他书法线条的苍劲有力,感受到他作品整体的浩然正气。
当他的书法展开时,浑厚的文字间似乎有编钟的余音袅袅传来,没法不让人想起悠悠的历史。一张柔和的宣纸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回声。作品厚重、古朴、苍劲,像一座千年古钟,每一条纹理都是一个故事,端详每一个独立的个体,都会产生浑厚的共鸣。
就这样,他认真研究一笔一划,用心聆听每字每句,怀着饱满的精神和丰富的心情去创作。在他的笔下,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折不再是单纯的墨迹符号,而是别构一种传承和思考,是其精神和心灵深处的真实写照。细观之,可以说是笔酣墨畅、点画专精、挥洒自如。他的字写得轻松随意,信手拈来,其间的钩画牵引,正侧轻重,一任自然,信然天成。从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他长期的专业素养和技法功底,感受到他对书法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。